翡翠 > > 正文
20257/13
来源:尤文-用户

古瓷器真的会伤玉?2025年必看的秘籍曝光!

字体:

古瓷器真的会伤玉?2025年必看的秘籍曝光!

前两天我闺蜜急得跳脚她家传的玉镯被放在古瓷器旁边结果发现玉镯表面好像有点"糊"了颜色都变了!这可把我吓坏了。赶紧上网一搜发现好多人都有类似经历说是古瓷器里的某种"东西"会腐蚀玉器。但也有人说是瞎扯,纯属心理作用。😵‍💫 到底谁说得对?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话题,给大家吃个定心丸!

关于古瓷器和玉的那些事儿

  1. 古瓷器真的会伤玉吗?
  2. 为什么有人家没发生这种事?
  3. 什么样的瓷器最可能"伤玉"?
  4. 玉器应该怎么保养才最安全?
  5. 古代人怎么存放玉器的?
  6. 现代科学怎么说?
  7. 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开?

1. 古瓷器真的会伤玉吗?

答案是:会的!但不是所有瓷器都会。有些古代瓷器特别是那些釉料里含有铅、铜等金属元素的,确实可能对玉器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就像我们平时用醋擦铜器会变绿一样某些化学成分长期接触玉器,确实可能造成损伤。不过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不是放一天两天就出问题的。所以大家不用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完全忽视。


2. 为什么有人家没发生这种事?

古瓷器对玉石的影响

这问题问得在理!主要原因有几点:瓷器种类不同存放环境不一样时间长短各异。比如明清时期的某些瓷器釉料成分就比宋代的不同,而且现在家里的湿度、温度也和古代完全不一样。再加上现代玉器表面处理工艺也不同,所以不是所有玉器都会被"欺负"。这就好比不是所有狗都咬人,对吧?


3. 什么样的瓷器最可能"伤玉"?

古瓷器对玉石的影响

根据老一辈的经验和现代检测,这几类瓷器要特别注意:

  • 釉里红、青花瓷中的某些品种
  • 含铅量高的低温釉瓷器
  • 有彩绘装饰的瓷器
  • 出土瓷器(可能残留酸性物质)

古瓷器对玉石的影响

这些瓷器不是不能用只是要和玉器保持距离,或者做好隔离措施。就像不是所有食物都不能放一起,但有些确实得分开存放,对吧?


4. 玉器应该怎么保养才最安全?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简单总结几个要点:

注意事项 具体做法
隔离存放 用软布或专用盒子分开存放玉器和瓷器
定期检查 每月检查玉器表面是否有变化
避免温差 不要让玉器经历剧烈温度变化

记住:预防永远比后悔强!就像咱们现在都戴口罩一样,虽然麻烦,但安全啊。


5. 古代人怎么存放玉器的?

这个很有意思!古代人其实挺聪明的,他们有专门的玉器存放方法:

  1. 用丝绸包裹
  2. 放在特制的木盒里
  3. 不和金属器物混放
  4. 贵重玉器单独存放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都是经验之谈,现在我们也可以借鉴。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啊


6. 现代科学怎么说?

现代材料科学研究表明,某些古代瓷器釉料中的化学成分确实可能与玉器表面发生反应。特别是:

  • 铅离子可能渗透玉器表面微裂纹
  • 某些金属氧化物可能与玉器成分反应
  • 酸性物质可能腐蚀玉器表面

不过科学也告诉我们,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是短期就能看到的。所以大家也不用过度焦虑但基本的预防措施还是得做。🤔


7. 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开?

关于这个话题,有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1:所有古瓷器都会伤玉
误区2:只要玉器没变色就没事
误区3:现代玉器不怕这些
误区4:只有特别贵的玉器才需要小心

这些误区都是想当然的想法,实际上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就像咱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穿得破破烂烂就说他没钱一样,对吧?

总结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古瓷器确实可能伤害玉器,但不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存放和保养。大家平时多留个心眼,用点小心思,就能让这些宝贝们相伴更久。😊

小贴士:倘使家中有珍贵的玉器和瓷器建议:

  1. 分开存放,用软布隔开
  2. 定期检查玉器表面
  3. 不确定时咨询专业人士

精彩评论

头像 孙明华-玉商 2025-07-13
因为古人的玻璃制造技术很差,所以对玉更喜爱,瓷器也因为和玉石光泽相似所以得到了古人的喜欢。 我国古代的瓷器真的非常的美丽,特别是宋代的龙泉青瓷,简直美的内敛,美得永不过时。 古人曾经这样形容过好的瓷器,青如玉,明如镜。从这点上足以看出,古人对于玉石的喜爱,同样延续到了瓷器的身上。玉石温润,玉石精美。汝窑的釉内气泡,也是影响其温润质感的重要因素。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釉层里大小不疏密有致的气泡,仿佛星空中的点点繁星。有些气泡甚至用肉眼就能看到,它们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釉层内起到折射和分散光源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玉质感和宝光的效果。汝窑瓷器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
头像 程宏毅-翡翠矿工 2025-07-13
每一件瓷器,都是瓷土与瓷釉相互交融、共同创造的奇迹。34玉与瓷的细腻质感:在评估玉石,特别是和田玉的品质时,我们主要关注其油性、细度、净度以及浑厚度。这些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颗粒细度的影响,颗粒越细,细度越好,密度和质感也就越出色。而对于瓷器来说,其优劣首先取决于瓷质。玉(涵盖翡翠在内)的文化在源远流长,而瓷文化更是影响深远,誉满全球。正是人对玉的深厚喜爱与崇尚,激发了不断研发的动力,进而推动了瓷器在的发明与蓬勃发展。瓷器的制作工艺虽源于烧制陶器,但正是古代人独树一帜地发明了瓷器,并因此被誉为“瓷国”。 瓷器源于陶器。
头像 朱刚丹-档口老板 2025-07-13
所以宋代玉器的器型、纹饰有些亦受到瓷器影响。玉器在当时的典籍中记载也不多,因为它不像青铜器,历来就是国之重器,也不像书画一样,受到很多文人的推崇。在唐宋年间,玉器更多只是被作为工艺品看待,用于美化生活,重视程度不太够。” 当然,导致唐宋玉器质和量受到限制,还在于玉料来源的不稳定。“学术界基本已有共识。
头像 史强-翡翠分析师 2025-07-13
相传,珍宝玉石入瓷工艺是次偶然发现,已有千年的历史。  清代著名陶瓷学专著南窑笔记载:“柴窑,周武德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其品之高,历代古瓷莫过于此。柴窑是古时五大瓷窑之首,是后周世宗帝柴荣的御用官窑。经过圣化的玉从普通的石块中游离而出生成为文化符号,并一直承载着中华文明进程中极为核心的动力机制功能。玉除了引发和民族的精神象征外,也激发了造物智慧的升华,尤其是对瓷器“似玉”制造的联动智慧。玉与瓷不仅统一着华夏文明的观念,整合着“格物穷理”的理想,更是古代造物的灵魂。
头像 张磊-翡翠买手 2025-07-13
当商周青铜礼器的狞厉纹饰逐渐褪色,华夏文明对玉质的永恒追寻在汝窑窑火中涅槃重生。玉器受限于原石体量,难成杯盏盘壶等实用器物,宋代匠人便以瓷土为骨、玛瑙为魂,在窑变中凝练出「青如天,面如玉」的釉色。汝州清凉寺的工匠深谙「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将高岭土反复淘澄至香灰胎骨,施以含玛瑙的釉料,使瓷器既承玉之温润。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的美人,她们宛如白玉般纯净,又似瓷娃娃般精致;而的美玉,其珍贵无价堪比古瓷,同样令人倾心。在不断的审美比拟中,瓷与玉这两种独特的文化元素,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瓷与玉在文化中相互影响,浸入人的文化血液。
头像 郭艳强-翡翠投资 2025-07-13
包浆能够有效地缓解玉器因质地坚硬或疏松而产生的干涩感,让玉石表面变得更加细腻光滑,同时又不影响其原有的雕刻痕迹。这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气,使得把玩后的玉器更显珍贵与华彩,如同古董瓷器一样,珍品的价值在于其“精、新、真”的特质,而玉器则更加注重一个“真”字,这恰恰是对自然与天然的最好尊重。包浆。
头像 金浩然-翡翠零售 2025-07-13
在清乾隆、嘉庆时期,琢玉工艺飞速发展,玉匠们运用翡翠创作出题材广泛、造型生动的鸟兽鱼虫、果蔬花卉等作品,供皇室及达官贵人赏玩。 古代瓷器艺术 【明代甜白釉】古代色釉的运用,源自铁、铜、钴、锰的氧化物呈色,其中青釉因瓷土和釉料中的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呈现青色而广受青睐。然而。
头像 周俊-翡翠买手 2025-07-13
玉器、瓷器是人非常喜欢的两样器物类型,玉(包括翡翠)文化、瓷文化在传承数千年,瓷器更是在全世界都是影响深远。而正是因为人对玉的崇尚和痴迷,才形成研发动力、成就了瓷在的发明和发展。古人“制玉”的方法最早源于制作石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类似工艺。在古代审美中,玉的影响无处不在。 汉字中,许多珍贵的字都带有“玉”字旁;玉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品德或事物;人们崇玉、佩玉、赏玉、藏玉,对玉的“温润含蓄、沉稳坚毅”气质情有独钟。 在宋瓷中,影青瓷因其独特的釉色和质地,被誉为“假玉”,深受人们喜爱。影青瓷,又称青白瓷。
【纠错】 【责任编辑:尤文-用户】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33019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