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阿泰勒,想不想体验一把穿越明清的快感?故宫那可是600年的老古董,每天接待游客接近8万人,相当于一座小型城市的人口,三天时间你敢不敢挑战把这座“紫禁城”彻底榨干?
其实吧你肯定有过这类经历——周末想去个热门景点,结果人山人海门票比黄金还难抢,故宫更是夸张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0万,高峰期门票秒光不是吹的,你难道不想知道怎么避开那让人窒息的人潮?
化解办法?别再傻等开抢了!留意“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公众号,提早30天预约掐准每天8:30开抢的瞬间,记得选工作日去比如周一闭馆周二游客量往往比周末少一半,我去年就踩过坑节那天从神武门排到售票处,整整花了45分钟累得我腿都软了。
不过你有没有试过站在太和殿前,耳边全是导游拿着大喇叭喊话?那感觉比菜市场还热闹,其实故宫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你只是听不见。
应对办法?租个讲解器!20块钱比导游省心多了,记得选带蓝牙的版本在御花园能听到乾隆皇帝的八卦,在珍宝馆能听到九龙壁背后的故事,去年我带老妈去她听着讲解器里的故事,眼睛瞪得像铜铃说比她本身看还震撼。那声音从耳机里传出来,清清楚楚不像导游喇叭那样震耳欲聋。
讲解器类型 | 价格 | 电池续航 |
普通版 | ¥20/天 | 6小时 |
蓝牙版 | ¥30/天 | 12小时 |
你肯定遇到过此类状况——逛着逛着突然肚子咕咕叫,结果故宫里全是游客饭馆要么排队1小时,要么价格高得吓人。去年我在东华门那边找吃的,一份炸酱面要38我当场就惊呆了!
应对办法?别光盯着网红店。内廷区域(比如御膳房遗址附近)有家“紫禁城小吃”,人均消费不到30能吃到豌豆黄、驴打滚这些老北京特色。记得带点干粮和水故宫里卖饮料的地方不多,而且价格普遍比外面贵20%左右。我朋友去年带娃去在养心殿附近买了瓶水,居然要8块钱比外面超市贵一倍!
其实吧许多游客都没留意,故宫对参观者的着装有需求。去年我见个哥们穿了个印着“孙悟空”的T恤进去,结果被工作人员拦在门口,差点没哭出来。
应对办法?提早检查你的衣服!故宫条例不能穿带有、商业广告或过于暴露的服装。提议穿浅色、素色的衣服,拍照效果。我去年特意买了件藏蓝色旗袍,在珍妃井那边拍照那感觉,简直像穿越了时空。对了高跟鞋在故宫的石板路上走起来,那声音“哒哒哒”的特别有感觉,但记得带双备用鞋毕竟3天暴走10万步不是闹着玩的。
你有没有算过故宫面积72万平方米,相当于90个场?3天时间你确定能走完?去年有个游客跟我抱怨,走了一天只看到了三大殿,后面两天都没啥动力了。
化解办法?设定“主题游”!第一天主打“权力核心”,从午门到神武门只看中轴线;第二天“后宫探秘”,专攻东西六宫;第三天“珍宝寻踪”,直奔珍宝馆和钟表馆,记得带个计步器我去年实测按这类路线走,每天能逛5-6个景点不会太累。不过要留意珍宝馆和钟表馆每天限流3000人,下午3点后基本就进不去了。
不过说真的你有没有见过在故宫里大声喧哗、乱涂乱画的游客?去年我在御花园就看到个游客在古树上刻字,气得我差点上去理论。
化解办法?强化本身的素质同时学会“远离”。故宫每年因游客不文明行为造成的亏损超过1000万元,包括刻字、乱扔垃圾等。你大能够这样做遇到不文明行为假装没看见;在热门景点,故意走慢点等高峰期过去再拍照;记得带个小垃圾袋,把果皮纸屑都带走。我去年在御花园看到个外国游客,自觉捡起别人丢的纸巾,那一刻真的觉得文明这东西,不分国籍。
其实现在故宫已经试水AR导览了,你用手机扫描某个宫殿,就能看到当年皇帝生活场景的3D复现。不过吧此类科技玩意儿真的能代替亲自触摸红墙黄瓦的感觉吗?
我觉得未来故宫或许将会推出“分时段预约”,比如早上8点-10点开放给深度游游客,限制500人;10点后才是大众开放时间。这样既保护文物又能让真正想深度体验的人获取更好的体验。不过吧电子讲解再发达也比不站在坤宁宫,想象皇后大婚时那种震天响的唢呐声来得真切。毕竟故宫的灵魂不在屏幕里,在那些600年的砖瓦里。
怎么样阿泰勒?看完这篇攻略你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想立刻订票出发了?记住故宫不是景点是活着的600年历史。三天时间足够你把它的故事听个七七八八,但要想真正读懂它或许需要一生的时间。